倪明選校長:以融合、創新為人才培養和青年發展賦能
2022年7月7日下午,倪明選校長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成立大會”和“創新賦能 共用繁榮”國際高端論壇。
倪明選校長發表了以「高水平創新青年人才是新時期香港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主題的主旨演講。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舉國歡慶的時刻,受邀在「創新賦能、共創繁榮」國際高端論壇發言,我感到格外榮幸和親切。 首先,我謹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全體師生員工,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熱烈祝賀“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成立,並向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長期支援表示誠摯的謝意。
“香港好,國家好; 國家好,香港更好“。 回望過去,改革開放后香港同胞積極到內地投資興業,在助力國家經濟騰飛的同時,也創造了香港的經濟騰飛。 今天的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導新一代的青年去看見、認識、理解真實的世界,並對全人類共同福祉做出貢獻,是我一直思考的主題。 帶著這一主題,我在海內外、香港和澳門高等教育界都進行了一些嘗試。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國家推動創新改革的決心、親歷了港澳及大灣區日新月異的互聯互通發展。
如今,我有幸參與並領導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從籌建到正式成立的全過程。 這些經歷顛覆了我原有認知,並使我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夥伴,並準備好以振奮的精神,以融合互通的心態,篤實創新的精神,為“新香港、新起點、新發展”的偉大事業貢獻力量。 借今天的發言機會,跟大家分享港科大(廣州)的故事,從而為香港青年的培養提供一些思路。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成立是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的豐碩成果。 從2019年開始正式籌建到學校正式成立,國家對香港高等教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遺餘力的支援深深打動了我和一批港科大教授。 2022年6月30日,習近平主席專程前往香港科學園考察,為香港著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指明方向。
邁入「十四五」,科技部出臺了更多支援政策,在國家實驗室等重大平臺規劃佈局中,支援香港高水準科研機構參與; 支援香港專家入選國家科技專家庫和獎勵評審專家庫; 支援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支援香港高校教師在內地高校接受聘任,放開申報內地科研課題限制等,這些都給香港高教界融入國家大發展帶來了寶貴的資源與動力。
香港特區政府也將“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進一步加強技術和創新領域的競爭力作為四大核心政策之一。 善用香港在大灣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型科研平臺; 積極支援本地青年在大灣區的學業和就業、初創和中小企業在大灣區發展等等,與我親身感受到的內地各級機構對“創新”和人才的尊重、鼓勵與支援一起,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注入了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固有教育範式,走出舒適圈的勇氣。
創新在港科大(廣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針對青年人才培養、工業界與教育界的割裂、港澳及內地科研合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措施。 簡單概括起來,港科大的創新的根源來自於跨界、交叉、融合與重構。
港科大(廣州)的第一個創新是“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辦學理念和組織架構。 辦學理念上,香港和廣州兩個大學共用品牌、文化和“求進,求新,創未來”的基因,堅持相同的學術標準,在教學、科研和知識轉移方面通力合作。 組織架構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面向世界和人類社會重大挑戰,採用全新的、學科融合的學術架構,以「樞紐」(Hub)和「學域」(Thrust)取代傳統學術架構的“學院”和“學系”,推動傳統學科交叉融合,同時大力拓展新興學科和前沿科學。 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項創舉,必將為高等教育範式創新提供新思路。
港科大(廣州)的多序列教師聘用和發展路徑也將為教師隊伍建設和專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學校設立的教學科研、研究、教學、工程師等系列發展路徑,支援不同專長的教師們各取所長。 比如,前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加盟學校智慧交通學域,協同數據通信、感測、自動控制、心理學等一批教學科研人員,致力於研究智慧交通問題的協同系統性解決方案。 學校另外下設主題性質的科研中心,由學校實施一級管理,將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組合在同一個實驗團隊中開展工作。 甚至教師的辦公室都不再按照傳統的學院和系所安排,我們期待,智慧製造學域教授與相鄰的金融科技學域教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人才培養方面,港科大(廣州)將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推行革新性的教學理念。 變傳統的、流水線式的課程設計和教學評價為“模組式”的課程超市,不同學生根據興趣選擇不同學習路徑,師生共同通過詳細記錄學生的選課和個人發展水平記錄教學效果,從而賦予學生自主設計個人化課程的權利。 通過全面的“翻轉課堂”、“專案化教學”、“沉浸式教學”和“小組式學習”模式,老師的角色也將從傳統的講授者重塑為真正的教練和導師(mentor和coach),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自己學習目的和目標,同時發展個體的即時學習能力(just-in-time learning),並且能夠儘早明確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此外,港科大擁有良好的科創傳統,曾經培養了一批如大疆、雲洲、一清等優秀的企業。 2021年,香港18間獨角獸企業,其中9間來自港科大。 港科大廣州將依託南沙在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以及大灣區製造業的成熟積累,以南沙與粵港澳全面合作為契機,聚焦實驗室知識向產品化階段的轉化,在上游連接香港基礎科研優勢,在下游依託香港金融法律專業服務的專長,補齊一條南沙與香港科創協同發展的完整科創生命鏈條,從而促進香港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
此時此刻,我腦海中回蕩著羅文先生演唱的《獅子山下》的旋律:“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過去的三年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350多名頂尖人才懷著與我一樣的理想來到南沙,組成了港科大(廣州)團隊,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的隊伍也將不斷繼續擴大。 我們堅信,在未來長久的宏偉事業中,會有無數優秀青年從這裡走向大灣區,走向世界!
借此機會,我代表港科大(廣州)全體師生歡迎並真誠邀請各位朋友到南沙這片熱土來交流、指導。 希望通過與大家一道,踔厲奮發、共創香港新的繁榮。 謝謝大家!
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Hong Kong Alumni Association of Beijing Universities),是在香港成立的聯合北京各高校香港校友會及在港的北京各高校香港傑出校友代表組成的團體組織。 聯盟旨在充分發揮北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資源集中的優勢,搭建京港兩地各高校、會員間學習和交流合作的平臺,團結熟悉中國文化、具有寬廣視野和優秀綜合素質的香港精英人才; 促進京港兩地經貿合作,服務和支援香港北京高校校友事業發展,提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影響力; 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獨特作用,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獨特貢獻。